地埋式净化槽
地埋式净化槽——选择原则
针对村镇污水分散、量小、变化量大的特点,处理工艺运行稳定,能够使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出水可实现直接回用于生活用水或景观、灌溉用水。 在选择处理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u
技术的一次性投资建设费用相对较低,应在镇、乡、村的现有财政能力可承受范围之内。 u
运行费用少,不使用化学药剂,电耗低。设备的运行费用消耗必须与村镇地区居民承受能力匹配,在对当地村镇技术员进行培训后能使之正常运营和维护。 u
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利用当地废塘、涂滩、废弃的土地,同时注意节省占地面积,特别是不占用良田。 u
运行和管理较简单,设备对用户的操作水平要求不高,因此要求设备具有较高的自动控制水平,依托农村地区薄弱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便能够进行处理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污水处理技术方法
地埋式净化槽——污水特征
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偏低,生活污水可生化性好,处理难度小。
不同生活污水水质有很大差异,其水质与普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有明显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煤炭行业的特征,主要有:
1)、生活污水的悬浮物含量明显**地表水,且很不稳定,感官性状差。
2)、悬浮物粒度小、比重轻、沉降速度慢,矿井水中悬浮颗粒直径较小,平均只有2~8um,总悬浮物中约85%以上的粒径在50um以下;煤粉的平均密度一般只有1.3~1.6gcm3,明显小于地表水中泥砂颗粒物的平均密度1.9~ 62.6gcm3。
3)、含**污染物。地表水中一般不含有**物,而在生活污水中,除了煤粉本身就是**物以外,水体中还含有少量的污机油、乳化油、腐烂污坑木、井下粪便等**物。
4)、混凝过程中矾花形成困难,沉降效果差。
5)、生活污水中的煤粉仅为悬浮物,并不是耗氧**污染物。不同的含悬浮物矿井水CODcr差异大,但CODcr是由于煤屑中**碳分子的还原性所致,故一般需要要进行生化处理。
地埋式净化槽——处理方式村镇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组成。生活污水成分比较固定,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物,比较适合于细菌的生长,成为细菌、病毒生存繁殖的场所;但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肥效,可用来灌溉农田。农业废水的成分则多种多样,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不同发展目标的村镇,其废水需要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处理污水时,为减小污水排放量及其复杂程度,应结合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沼气池建设,将生活用水中的冲厕用水(黑水)和其他生活用水(灰水)分开。灰水用自然净化系统处理,黑水以及人畜粪便经厌氧沼气池处理,不但可以降低污水的排放量、复杂程度和处理费用,而且对发展农村清洁新能源,保护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污水处理站的作用是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设施。工业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站已经很普遍,而我国村镇的污水处理站很少,但今后会逐渐多起来。要使这些污水处理站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靠严格的排放制度、组织和管理体制来保证。
有条件的村庄,应联村或单村建设污水处理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雨污分流时,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②雨污合流时,将合流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在污水处理站前,宜设置截流井,排除雨季的合流污水;
③污水处理站可采用人工湿地,生物滤池或稳定塘等生化处理技术,也可根据当地条件,采用其他有工程实例或成熟经验的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适合处理纯生活污水或雨污合流污水,占地面积较大,宜采用二级串联;生物滤池的平面形状宜采用圆形或矩形。填料应质坚、耐腐蚀、高强度、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宜采用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无机滤料;地理环境适合且技术条件允许时,村庄污水可考虑采用荒地、废地以及坑塘、洼地等稳定塘处理系统。用作二级处理的稳定塘系统,处理规模不宜大于5000m3/d。
地埋式净化槽——工艺流程
(1)化粪池通过化粪池出水口与调节池相连,化粪池出水口位于化粪池和 调节池的中间部;所述调节池通过调节池出水口与生物滤池相连,调节池出水 口位于生物滤池的左池臂的侧下部;所述生物滤池通过生物滤池出水口与中间 水井相连,生物滤池出水口位于生物滤池的右池臂的中上部;所述中间水井通 过中间水井出水口与人工湿地相连,中间水井出水口位于中间水井右壁下方的 前后整个区域;所述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湿地出水口与净水井相连,人工湿地出 水口位于人工湿地出水口与净水井相连之间的井壁的中间部;
(2)生物滤池的底部上方安装多孔钢板,并在多孔钢板以上装填生物填料; 所述人工湿地中进水口部也即中间水井出水口处安装多孔钢板,所述人工湿地 由下向上设置卵石垫层、沙土层,并在沙土层中种植污水净化植物;
(3)化粪池上方设置化粪池清理口、调节池上方设置调节池清理口、生物滤池 上方设置生物滤池检修口、中间水井上方设置中间水井通气口、净水井上方设 置净水井检修及回用水口。
(4)生物滤池中装填生物填料,装填率为生物滤池有效容积的50%~80%。
(5)人工湿地自下而上设置卵石垫层和沙土过滤层,所述卵石垫层装填高 度为300mm,所述沙土过滤层的装填高度为700~800mm。
(6)卵石垫层自下而上分四层布置,其每层颗粒的粒径及相应层厚为:粒 径16~32mm,厚度50mm;粒径8~16mm,厚度50mm;粒径4~8mm,厚度 100mm;粒径2~4mm,厚度100mm。
(7)沙土过滤层颗粒的粒径为0.5~2mm,厚度为700~800mm,渗透度为 0.025~0.35m/n。
(8)人工湿地中在沙土过滤层表面种植有植物芦苇、香蒲或菖蒲,种植密 度为4~6株/m2。
地埋式净化槽——工艺说明
泥膨胀多为丝状性膨胀,在活性污泥法中间歇式不易发生膨胀,完全混合式容易引起膨胀。按照发生膨胀难易程度的排列顺序是:间歇式、传统推流式、阶段曝气式和完全混合式,同时发现其降解**物(对易降解污水)速率或效率的高低,也遵循这个排列顺序。SBR 法能有效地控制丝状菌的过量繁殖,可从四个方面说明。
a. 底物浓度梯度大(也是F/M梯度),是控制膨胀的重要因素。完全混合式基本没有梯度,非常易膨胀;推流式曝气池的梯度较大,不易膨胀;而SBR法反应阶段在时间上的理想推流状态,使F/M梯度也达到理想的大,因此,它比普通推流式还不易膨胀。研究进一步证实,缩短SBR法的进水时间,反应前底物浓度更高,其后的梯度更大,SVI值更低,更不易膨胀。
b. 缺氧好氧状态并存。绝大多数丝状菌,如球衣菌属等都是专性好氧菌,而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有半数以上是兼性菌。与普通活性污泥法不同的是,SBR法中进水与反应阶段的缺氧(或厌氧)与好氧状态的交替,能抑制专性好氧丝状菌的过量繁殖,而对多数微生物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正因为如此,SBR法中限制曝气比非限制曝气更不易膨胀。
c. 反应器中底物浓度较大。丝状菌比絮凝菌胶团的比表面积大,摄取低浓度底物的能力强,所以在低底物浓度的环境中(如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往往占优势。在SBR 法的整个反应阶段,不仅底物浓度较高、梯度也大,只有在反应进入沉淀阶段前夕,其底物浓度才与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相同。因此,所以说SBR法没有利于丝状菌竞争的环境。
d. 泥龄短、比增长速率大。一般丝状菌的比增长速率比其它细菌小,在稳定状态下,污泥龄的倒数数值等于污泥比增长速率,故污泥龄长的完全混合法易于繁殖丝状菌。由于SBR法具有理想推流状态与快速降解**物的特点,使它在污泥龄短的条件下就能满足出水质量要求,而污泥龄短又使剩余污泥的排放速率大于丝状菌的增长速率,丝状菌无法大量繁殖。
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比推流式曝气池的耐冲击负荷以及处理有毒或高浓度**废水的能力强。SBR法虽然对于时间来说是一个理想的推流过程,但是就反应器本身的混合状态仍属典型的完全混合式,因此具有耐冲击负荷和反应推动力大的优点。而且由于SBR法在沉淀阶段属于静止沉淀,加之污泥沉降性能好与不需要污泥回流,进而使反应器中维持较高的MLSS 浓度。在同样条件下,较高的MLSS浓度能降低F/M值,显然具有更强的耐冲击负荷和处理有毒或高浓度**废水的能力。若采用边进水、边曝气的非限制曝气运行方式,更能大幅度增加5BR法承受废水的毒性和高**物浓度。国外此类实例很多,也是研究与开发的一个热点。
1、能够处理生活系统综合性废水及其相类似的**污水。
2、采用钢结构内防腐、耐腐蚀、抗老化性等优良特性。
3、全套装置施工简单、操作容易,所**械设备均为自动化控制,设置于地表以下。
4、管理维护方便,设备配有全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