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75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
CT-75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次氯酸钠的消毒及氧化原理
次氯酸钠的灭菌杀病毒原理大致有如下三种作用方式:
大家都知道,次氯酸钠消杀较主要的作用方式是通过它的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O],新生态氧的较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从而致死病源微生物。其实,氯气消毒的原理也主要是以产生出次氯酸,然后释放出新生态氧[O]的方式。
根据化学测定,PPM级浓度的次氯酸钠在水里几乎是完全水解成次氯酸,其效率**99.99%。其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表示如下:
NaClO + H2O = HClO + NaOH
HClO → HCl + [O]
其次,次氯酸在杀菌、杀病毒过程中,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病毒外壳,而且因次氯酸分子小,不带电荷,还可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和酶等**高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
R-NH-R + HClO → R2NCl + H2O
同时,次氯酸产生出的氯离子还能显着改变细菌和病毒体的渗透压,使其细胞丧失活性而死亡。
此外,次氯酸钠还能够分解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上所残存的微量农药。绝大多数农药都是由**物组成的,次氯酸钠所释放出来的新态氧能氧化分解掉这些物质。这无疑对现代农业、果蔬包装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还有值得肯定的是,由于次氯酸钠发生器所生产的消毒液中不象氯气、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在水中产生游离氯,所以一般难以形成因存在游离氯而生成不利于人体健康的致癌物质;也不象臭氧那样只要空气中存在很微弱的量(0.001mg/m3)便会对生命造成损伤和毒害;而且,还不会象氯气同水反应会最后形成盐酸那样,对金属管道造成严重腐蚀.
CT-75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性能特点:
次氯酸钠发生器我厂消化美国先进技术,在电极材料、阳阴极间距、电解面积、作了反复的研究测试,精心设计而成。电解发生所产生的次氯酸钠具有广谱的氧化和杀菌能力,能杀灭水中各种芽孢病毒。设备阳极使用寿命长达5-7年,电源性能可靠,耐腐蚀性能强,电解槽为钛板及聚氯乙烯白色塑料板组成。
CT-75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操作说明
1溶盐:首先在盐斗中投加一定配比的食盐,按3—4%的浓度调配,打开进自来水阀门进行溶解并打开泵溶盐阀门,溶解完成后,静止15分钟左右,然后找开进高位盐箱阀门,把稀盐水用103泵加到高位盐箱中备用。
2 运行:打开进盐液阀,调节好流量调节阀,流量控制在5—6升/小时,同时打开出药阀和冷却水阀,再启动整流电源,电流调节在50A之内一般电压5V左右,如电压过高说明盐水浓度低,反之则盐水浓度高,(本装置已设定限流50A)电解便开始工作。
3 反冲洗:每班运行完毕,必须反冲洗耳恭听一次,反冲洗时先打开放空阀,把结存在管道中的盐水排掉,然后打开反冲洗放空和反冲洗进水处来水阀,冲洗10分钟左右,然后把放空阀门找开排掉积水,待下次便用。
4 酸洗:发生器累计运行250小时需酸洗一次,根据水质情况相应延长或缩短酸洗周期,酸洗时,先打开所有排空阀门,把管道中的积存盐水排掉,然后打开进酸阀门和出酸阀门,直到出酸放空管**管流出酸水后,关闭进酸阀门,待酸水在电极管中浸泡1—2小时后再把酸水排掉,然后再反冲洗一次,一般稀盐酸调配浓度为10%左右。
CT-75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使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的注意事项
1.遇停电时,须尽快将电极从电解桶中取出,并用清水冲洗电极。
2.关闭电源前,必须先将电极从电解桶中取出,用清水冲洗电极。
3.在关闭电源情况下,不可将电极放入食盐水或清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