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T/D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特点
25T/D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特点——安装
1、设备安装前,必须夯实地基。并用混凝土砂浆垫高100-150mm。也可架空安装,但基础必须能承担设备运行时的重量。
2、设备就位后需调整水平。
3、设备需设清洗下水道,可挖明渠,也可直接采用管道接至调节池,以便冲洗气浮池的水排出去。
4、污水进口与反应池之间的连接管道,要求越短越好,以免絮凝体在管道中被破坏。
5、清水出水口可接通下水道排放,如需进入下道处理工序,可直接与下道处理设备相接。
6、污泥出口可直接至污泥槽或污泥处理设备。
7、电气箱一般应放置在扶梯侧面,环境应干净、清洁。
25T/D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特点——调试:
A设备调试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要清洗水池内所有的赃物、杂物。
2、对水泵及空压机等需要润滑部位进行加油滑。
3、通电源,启动水泵,检查转向是否与箭头所标方向一致。用水动控制启动空压机,检查空压机运转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查清原因。
4、按下刮沫机开关,使其向溶气系统一端行走。运行到头后在行程撞块作用下,刮沫机反向行走,直到污泥槽,行程撞块将刮板翻起,按下停止按钮,停止刮沫。
B试运行:
1、加水:使气浮机水位达到距污泥池隔板上沿约20-50mm,气浮池水位的高低,可用集水器调节。
2、溶气系统运行:关闭所有控制阀,将电器旋钮开关旋至自动位置,启动水泵,此时空压机也进入自动工作状态,然后顺序打开举清水泵进水阀、出水阀、控制阀,压力表压力逐渐上升,一般应达到0.4-0.MPa。此时打开溶气罐出水控制阀门,使溶气水通过释放器,施放至气浮池内,气浮池内出现大量的微细气泡,使清水变成乳白色,溶气系统即为正常,溶气压力越高,施放的溶气水泡密度越高。溶气系统的气体由空压机提供。由于溶气水不断将罐内空气带走,罐内空气逐渐减少,水位上升。当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时,浮球液位计将控制空压机工作,使罐内有足够的空气量。
3、气浮运行:溶气系统运行正常后,将加药反应后的污水送至气浮混合池。流量先小一些,正常后逐渐增值额定值。
4、溶气水:溶气水先用自来水作回流水,正常后,改用处理后的清水作回流水。如废水中洗涤剂量大,泡沫多,影响气浮效果,可一直用清水。
5、浮渣积聚到一定厚度后,启动刮沫机。
6、设备停机时,应先关闭污水控制阀,再关闭污水泵,将沫刮净,停刮沫机,然后打开清水阀,通入自来水运行30分钟,关闭溶气出水进水控制阀,较后停水泵。
25T/D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特点——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
1、溶气罐上压力表读数不得**过0.6MPa
2、清水泵、空压机、刮沫机要定期加油润滑剂,一般空压机二个月加一次油,半年换一次油。
3、进入气浮机的污水必须加药,否则效果不理想。
4、定期检查溶气罐上安全阀是否工作可靠。
5、释放器发生堵塞时,可打开抽真空阀,使释放器舌片打开,用清水使其自行清洗,将堵塞物冲洗,然后关闭此阀,该阀门一般只需打开10-20秒。以上建议仅供贵方参考。
25T/D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特点——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设计范围
(1)设计依据
1)提供的有关资料;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3)室外排放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2008);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6)给水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有关技术规范;
7)我公司所完成同类工程所取得的实际经验和实际工程参数。
(2)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环保技术标准、规范,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
2)选用、合理、可靠的处理工艺,在确保处理排放达标的前提下,做到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占地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3)本工程系环境工程,尤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和减少二次污染。要求改善劳动卫生条件,贯彻安全生产和清洁文明生产的方针;
4)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站管理水平,设计采用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低;
5)合理选用优质配件,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益和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6)在工艺设计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调性,以适应水量、水质的周期变化。采用一套(1m3/h一体化埋地式)污水处理设施,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7)采用污泥前置回流硝解工艺,以降低污泥产生量;
8)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效地利用空间。
(3)设计范围
1)从污水处理格栅井开始到处理设备的排放口为止。
2)污水工程的工艺流程,工艺设备选型,工艺设备的结构布置,电气控制等设计工作。
3)污水处理工程的钢砼结构,设备的施工、安装、调试等工作。
4)污水工程的动力配线,由将主电引止污水工程的配电控制箱,配电分配箱至各电器使用点将由我公司负责 。
5)不包括废水的收集管网及废水排出界区的外排水管网。
25T/D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特点——技术关键与特点
1、处理效率高 气浮处理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气水所能浮起的悬浮粒子的较大重量。我们将其定义为单位浮量,这是溶气水质量好坏的一项客观指标。空气属于难溶于水的物质,常压下,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1.8%,在0.3Mpa的压力下,溶解度可达到5.4%,如何让这些有限的溶解空气充分发挥作用,是气浮的技术关键。而缩小气泡的直径、增大气泡群密度、改善气泡均匀度,是提高气浮效率的关键。三者互相关联,互相制约。1个100m的气泡如果变成等体积的1m的气泡,其数量可以达到106个,所以在容解空气总量一定的前提下,缩小单个气泡的直径,即可增大气泡群密度,同时气泡群的均匀性也可以改善。传统气浮效率低,其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所产生的气泡直径过大,主体气泡群气泡的直径一般都在50m以下,气泡群的密度(消能后单位体积溶气水中所含气泡个数)一般在108个/cm以下,气泡群均匀性(主体气泡群数量占总气泡数量的比例)差,直径大于100m的气泡占85%以上,这些气泡都属于无效浮选气泡。而且由于气泡直径过大,导致气泡上升速度过快,致使絮凝体遭到冲击而破裂,浮选效果较低。而本案所产生的微气泡直径在1m左右,密度**1012个/cm3,同时气泡大小均匀,这就保证了较高的处理效率和非常好的处理效果。
2、溶气利用率高 溶气利用率接近**,传统的恶涡凹式气浮只有10%左右,而早期的气浮仅为6%左右。气浮效率的高低,同溶气效率没有太大关系,较终取决于溶气利用率的高低。以溶气压力为例,从0.3Mpa提高到0.5Mpa,其溶气效率较高提高一倍,但相应的溶气设备的结构上就复杂得多,检修也相应复杂。 研究表明,只有比悬浮粒子(絮凝前的单个悬浮粒子)直径小的气泡,才能与该悬浮粒子发生有效的吸附作用。在自然水体中,短时间内难以沉淀的悬浮粒子,其直径大多在10—30m,50m以上的固态悬浮粒子经过几小时的静置,可以自然下沉或浮出水面。浮化液粒子主体粒径在0.25—2.5m之间,其中少量大颗粒之际国内约10m左右。所以1m左右微气泡对绝大多数悬浮粒子都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这也是本案溶气利用率高的直接原因。
3、处理负荷高 可处理悬浮物(SS)含量高达5000—20000mg/L的废水,这个指标是任何传统气浮所不能达到的。传统常规气浮所能分离的SS含量较高一般在1000mg/L左右,仅在SS含量在几百mg/L左右的废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4、简便实用的压力溶气 本设备溶气罐的设计采用了与传统理论不同的设计依据,否定了以水力停留时间为主要依据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小溶气大处理量,为增大气、水接触面积采用了四级预混和机构,气、水在几段时间内即可达到均衡状态。
5、高效率的气泡发生器 传统气浮由于其释放器本身的缺陷和局限性,也对浮选效果产生了致命的影响:如涡凹气浮采用的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吸入的空气打碎而产生气泡,且不论高速叶轮旋转的叶轮会同时将絮凝体搅拌,破坏悬浮物的凝聚,仅是这种产生气泡的方式就决定了这种结构无法产生10m以下的微气泡。因为要通过机械剪切产生微气泡,首先要克服的是气泡的表面张力,气泡越小,其表面张力就越大,要消耗的能量就越高。目前获得的气泡直径较小的方法是电解,其次就是压力溶气。本案所采用的气泡发生器,以其合理的设计,实现了空气从溶气水到微气泡的**转化,具有以下
25T/D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特点——优势:
(1)可以较大限度的消除溶气水的能量,也就是说,可以大限度地使溶气水从溶解平衡的高能值降到几乎接近常压的低能值。溶气水的消能是能量的转移,而不是能量的损失。较大消耗,是指获得物理性能优良的微气泡的前提下,能量转换的较高值。本方案所采用的气泡发生器的消能比可达99.9%,而普通的气泡发生器较高只能达到95%。
(2)在获得较大消能比的前提下,具有较快的能量消减速度。也就是说具有较短的能量消减时间,即可以在较短的能量消减时间内获得较大能量消减比。本案所采用的气泡发生器的消能时间仅为0.01—0.03秒,而普通气泡发生器较快也得0.32秒。
(3)溶气水从高能值降到低能值的过程中没有涡流、反冲之类的流态产生。众所周知,微气泡自形成以后,就伴随着一系列的气泡合并作用。合并作用是由表面能的自发减少所决定的,两个体积相同的气泡合并后,其表面能要减少20.63%。若在释放器中存在有利于气泡合并的结构的话,那通过该装置获得理想的微气泡是不可能的。只能杜绝溶气水的涡流、反冲,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微气泡的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