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污水处理设备方案设计
食品加工污水处理设备方案设计——SBR工艺的需氧与供氧
SBR工艺**物的降解规律与推流式曝气池类似,推流式曝气池是空间(长度)上的推流,而SBR反应池是时间意义上的推流。由于SBR工艺**物浓度是逐渐变化的,在反应初期,池内**物浓度较高,如果供氧速率小于耗氧速率,则混合液中的溶解氧为零,对单一的微生物而言,氧气的得到可能是间断的,供氧速率决定了**物的降解速率。随着好氧进程的深入,**物浓度降低,供氧速率开始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开始出现,微生物开始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物浓度的高低成为影响**物降解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耗氧与供氧的关系来看,在反应初期SBR反应池保持充足的供氧,可以提高**物的降解速度,随着溶解氧的出现,逐渐减少供氧量,可以节约运行费用,缩短反应时间。SBR反应池通过曝气系统的设计,采用渐减曝气更经济、合理一些。
氧化沟它的主要特点有:(1)不设初沉池和单独的二沉池,流程短且占地少,建造及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2)污泥自动回流且回流及时,剩余污泥量少且性质稳定;(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硝化和脱氮作用明显,并有一定的除磷效果;(4)沉淀器会对主沟的水力条件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如增加水头损失、污泥回流不充分等,从而影响到氧化沟的整体处理效果。
一体化氧化沟技术开发至今已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沉淀器置于氧化沟的部位进行区分可概括为3类:沟内式、侧沟式和中心岛式一体化氧化沟。这3种形式国内都有工程实践,国外的发展更为丰富,据1987年统计,美国已有92座合建式氧化沟。
食品加工污水处理设备方案设计——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
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是将膜组件内置于生物反应器,集膜过滤和生物反应器的优点于一身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主要特点有:(1)将膜分离设备取代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并且剩余污泥少,具有技术、管理、投资和占地等方面的综合优势;(2)膜组件通常放置于生物反应器内,*污泥回流设备,比膜外置式的能耗低得多,而且能大幅度去除细菌和病毒,出水水质好;(3)膜组件下方设有穿孔管曝气,在膜表面形成循环流速可减轻膜面污染和臭味的产生;(4)膜组件比较容易堵塞,需要清洗和更换,带来操作上的不便。
UNITANK工艺可视为“序批法”、“普通曝气池法”及“三沟式氧化沟法”联合而成,克服了“序批法”间歇进水、“三沟式氧化沟法”占地面积大、“普通曝气池法”设备多的缺点,集合了SBR法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优点,
1.构筑物结构紧凑,一体化。所有的池体可采用方形,和传统处理工艺的圆池相比,方形池可以共用池壁,既有利于保温又能相应节省土建费用和占地面积,共用水平底板则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系统没有单独的二沉池及污泥收集和回流系统。可以不建单独的沉淀池,也可省去污泥回流设施,特别是当采用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可以节省大量投资与经常费用
3. 可根据好氧过程的DO检测与缺氧和厌氧过程的ORP在线检测,通过改变供气量、切换进出水阀门、改变好氧与缺氧及厌氧的反应时间等,高水平地实现系统的时间和空间控制,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物及脱氮除磷。
4. 系统在恒水位下运行,结合了SBR法和传统活性污泥法连续进水工艺的特点,水力负荷稳定,充分利用了反应池的有效容积,不需要设置价格昂贵的浮式滗水器。还可以降低对管道、阀门和水泵等水力设施或设备的要求,从而降低系统的成本。
5.交替改变进水点,可以相应改善系统各段的污泥负荷,进而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脱氮除磷过程更能通过抑制丝状菌生长来控制污泥膨胀。
6.由于系统的三池及其过程控制设备、污泥浓缩池与稳定池等平面上易构成整体方形,可以被完全加盖封闭或建在地下,废气可以收集处理,既有利于布置、保温又避免系统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7.各池之间采用渠道配水,并在恒水位下交替运行,减少管道、闸门、水泵等设备的数量,水头损失小,降低了运行成本。
食品加工污水处理设备方案设计——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1、A/O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经大量实践检验,A/O工艺对生活污水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包括其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A/O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是一种将缺氧、好氧段组成一个整体的污水处理装置,若再把沉淀池组合进来,起到二沉池的作用,则可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其主要特点有:(1)占地少、运行成本低、管理容易;(2)耐冲击负荷、出水水质好;(3)可将出水回流至反应器进水口,形成“前置式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4)处理能力相对有限,大都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
食品加工污水处理设备方案设计——一体化氧化沟
一体化氧化沟又称合建式氧化沟(combined oxidationditch),曝气净化与固液分离操作在同一个构筑物中完成,*建造单独的二沉池,污泥自动回流,可应用于较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工程中。一体化氧化沟早由Pasveer教授于1954年在荷兰Voorschoten研制成功,规模型开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称之为ICC(interchannel clarifier)型氧化沟Ⅲ1。
ICEAS的运行方式:将SBR反应池沿长度方向分为两个部分,前部为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预反应区可起调节水流的作用,主反应区是曝气、沉淀的主体。ICEAS是连续进水工艺,不但在反应阶段进水,在沉淀和滗水阶段也进水。污水进入预反应区后,通过隔墙底部的连接口以平流流态进入主反应池,在主反应池中进行间歇曝气和沉淀滗水,成为连续进水、间歇出水的SBR反应池,使配水大大简化,运行也更加灵活。
ICEAS工艺中各操作单元的作用为:
A、曝气阶段 由曝气系统向反应池内间歇供氧,此时**物经微生物作用被生物氧化,同时污水中的氨氮经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达到脱氮的效果。
B、沉淀阶段 此时停止向反应池内供氧,活性污泥在静止状态下降,实现泥水分离。
C、滗水阶段 在污泥沉淀到一定深度后,滗水器系统开始工作,排出反应池内上清液。在滗水过程中,由于污泥沉降于池底,浓度较大,可根据需要启动污泥泵将剩余污泥排至污泥池中,以保持反应器内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滗水结束后,又进入下一个新的周期,开始曝气,周而复始,完成对污水的处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水量约为80多亿,其中,96%的村庄因没有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原因,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这些未能纳入城市管网的分散型生活污水是造成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除了要有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外,还应具备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容易等特点。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简介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和简化工艺流程。那么,围绕时空要素,克服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复杂的弊端,通过对构筑物合理的一体化设计,利用合理的时空安排,完成池体连续稳定工作的一体化装置,便符合这一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既可以把曝气和沉淀等操作按时间或空间顺序进行调配,也可以把曝气、沉淀单元或不同工艺的构筑物进行合建。其目的都是为了尽量减少占地面积、降低造价和运行费用,空间和时间则是此类工程设计的关键因素。国内外学者对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结合一些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如A/O、氧化沟、MBR和sBR等)设计制造各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现有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除一体化氧化沟外都比较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