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
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选择的原则
1工艺选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处理单位水量投资、削减单位污染投资、处理单位水量电耗和成本、削减单位污染物电耗和成本、占地面积、运行性能可靠性、管理维护难易程度、总体环境效益等。
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征、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
3应切合实际地确定污水进水水质,优化工艺设计参数,对污水的现状水质特征,污染物构成必须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预测,在水质构成复杂或特殊时,应进行污水处理工艺的动态试验,必要时应开展中试研究。
4积极审慎地采用新工艺,对在国内**应用的新工艺,必须经过中试和生产性试验,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后再进行应用。
5同一个污水厂分期建设时,各阶段应尽量采用同一种工艺,而且各阶段的建设规模应尽量相同
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工艺说明
原污水经预处理系统(格栅、沉砂除油)后首先进入OCO生物反应池的厌氧区(1区),在此与沉淀池回流进入的活性污泥混合,然后进入缺氧区(2区),缺氧区与好氧区(3区)之间为一半圆形隔墙。在工艺过程中,混合液在缺氧和好氧状态下可循环20~30次。以上三个容积区内均设置相应数量的潜水搅拌推流装置,以形成一定水平流速而不发生污泥沉淀。在外侧好氧区内设有水下微孔曝气装置。所有水下部件均可分组提起检修,不必放空水池。
1除磷
OCO池的内圈为厌氧区,停留时间约为1~1.5h,对于一般C/P值为18的市政污水来说约有40~60%的磷靠生物方法去除(磷去除标准,丹麦为<1.5mg/L,欧共体为<1 mg/L),这是因为原水中易降解**物较高,但是当进水BOD浓度比较低(如70~80mg/L),除磷效果会降低,作为对生物除磷的补充,多数OCO处理厂同时还采用铁盐进行化学除磷,或将化学除磷作为一种备用措施。
有利于生物除磷的条件同时也降低了丝状菌的数量,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给二沉池的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2脱氮
市政污水中N多以NH3-N的形式存在,因此脱氮包括两个过程:硝化及反硝化。需要好氧及缺氧两种状态的存在。另外还需要足够的泥龄,以方便硝化菌的生长及提供反硝化菌足够的易降解**物,以保证一定的反硝化速率。
硝化与反硝化的矛盾在于氮在反硝化前首先需要氧化,而氨氮的氧化会同时导致污水中易降解**物的氧化,进而减缓反硝化的进行。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将**物充足的原污水首先引入非曝气区,并从曝气区回流大量富含硝态氮的污水。
在OCO工艺中,污水从厌氧区流入缺氧区,为反硝化菌提供了合适的基质(易降解**物),以便反硝化能够快速进行。硝态氮从好氧区回流至缺氧区(内回流),含氨氮的水则进入好氧区完成硝化反应。
OCO工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好氧区与缺氧区之间的污水交换,即内回流不需泵送,以上两个区域之间有一段是相通的。两者之间的交换形式及量的大小是依靠搅拌器的控制来实施,因此节省能耗。当搅拌器运转时,湍流增强,好氧区与缺氧区混合程度增强,当搅拌器停止运转时,两区之间的混合程度较低。此时测得的溶氧状况如图2所示,好氧区与缺氧区的区分很明显。OCO反应池的构造和搅拌器的循环工作可保证好氧区和缺氧区之间很高的回流比,这种频繁的变化是该工艺有效脱氮的关键之一。
回流的控制还可以改变好氧区与缺氧区的容积。当夏季暴雨造成冲击负荷,可将2、3区均调为好氧区;夜间低负荷,可将3区用来脱氮。因此OCO工艺中好氧区与缺氧区容积的分配是动态的。可以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根据特点的污水组分进行调节。
回流程度由预设的程序来完成。并由安装在好氧区首端的在线溶氧探头控制。
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生化处理法
1 A2/O工艺
该工艺主要包括厌氧/缺氧/好氧(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能够同步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点是工艺简单,能够同步脱氮除磷,总停留时间短,污泥不易膨胀,不需投药,运行费用低。该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达到一定效果后,A2/O工艺除磷量难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当进水P/BOD值高时更是如此,由于回流混合液的回流比不宜过大,脱氮效率也难以进一步提提高。
2 氧化沟
包括除磷氧化沟有A2/O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和DE氧化沟。其特点是常规氧化沟与其它工艺结合以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能力。以DE氧化沟为例,该系统由两个平行的氧化沟和一个独立的沉淀池组成,在两个平行的氧化沟内分别进行硝化、反硝化的反应,而达到生物脱氮的目的;在该系统前增设厌氧池,可以达到生物除磷的目的。
3 Phostrip 法
该方法是将生物和化学除磷法结合起来 , 该工艺中主流部分为常规的活性污泥曝气池 , 回流污泥的一部分 ( 约为进水流量的 10% - 20% ) 被分流到专门的厌氧池 ,污泥在厌氧池中通常停留 8 -12 h, 聚磷菌则在厌氧池中进行磷的释放 , 除磷后的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中继续吸磷。含磷上清液进入化学沉淀池 , 然后用石灰或化学混凝剂进行处理 , 沉淀去除磷。
Phostrip 工艺的优点是与单纯的化学除磷工艺相比 , 大大地减少了药剂的投加量和化学污泥量。该法除磷效率可达 90% 以上 , 出水总磷浓度可低于 1 mg /L, 而且不太受进水 BOD 浓度影响。
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设备优势
1. 设备紧凑,占地少
由于生物反应器内将污泥浓度提高了2~5倍,容积负荷可大大提高,而且用膜组件代替了二沉池和过滤设备,因此,与常规生物处理工艺相比,膜生物反应器的占地面积可大为减少;
2. 出水水质优质稳定
由于膜的分离作用,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沉淀池,处理出水较其清澈, 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细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 ,出水水质优于建设部颁发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可以直接作为非饮用**杂用水进行回用。
同时,膜分离也使微生物被完全被截流在生物反应器内,使得系统内能够维持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不但提高了反应装置对污染物的整体去除效率,保证了良好的出水水质,同时反应器 对进水负荷(水质及水量)的各种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耐冲击负荷,能够稳定获得优质的出水水质。
3. 剩余污泥产量少
该工艺可以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低(理论上可以实现零污泥排放),降低了污泥处理费用。
4. 可去除氨氮及难降解**物
由于微生物被完全截流在生物反应器内,从而有利于增殖缓慢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的截留生长,系统硝化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可增长一些难降解的**物在系统中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难降解**物降解效率的提高。